中国化工:绿色扶贫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古浪:让荒芜的土地生出绿色的希望

古浪地处沙漠腹地,干旱少雨,沙多林少,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8年,中国化工领导班子和扶贫团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认为当地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且工业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不适宜发展工业,遂否决了有关化工项目的提议,转而寻求能够为古浪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和持久发力的产业。

荒芜有时反而孕育着希望,这片古老而安静的土地因为不曾受到干扰得以完整保留了它的原始生态,而这正是发展绿色农业求之不得的优势,以“绿色发展”为己任的中国化工农化板块恰恰可以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中国化工积极协调先正达公司和先正达基金会在古浪开展扶贫工作,汲取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植保科技,在蔬菜种植和枸杞产业方面实施绿色增长计划。

干旱少雨虽然对作物生长不利,但这种气候条件下病虫害少,用药少,且作物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果实有机物含量高、口感好,品质高,这些都是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化工投资建设了两座蓄水池,引进以色列的滴灌系统。这种灌溉方式,水通过一条条水管缓慢而持久地浸润土层,使植物根系保持适宜的湿度,在干旱环境下茁壮生长。不仅节水,且土壤不易板结;浇水、施肥同步进行,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先正达基金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筛选适宜的蔬菜品种,并提供种子、农药和技术,指导农户进行阳光温室种植。

现在,古浪黄花滩移民新村已经拥有6000多个阳光温室大棚,种植户可以选择自己种植,也可以将大棚流转给蔬菜合作社。40岁的冯国维是古浪县西径镇爱民新村的蔬菜种植户,在搬迁至移民新村之前,他同其他村民一样没有任何种植经验。2018年,他采用先正达基金会提供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品种进行种植,几季下来蔬菜产量不断提高,收入也水涨船高,2019年纯收入达到7、8万元。冯国维算了一笔账,2017年刚开始种菜时,一个棚毛收入大概1.5万元;2018年和2019年分别是2万和2.5万元;至于今年,很有信心地表示每个棚有望达到3万元。

收入节节攀升是因为产量和品质双双得到提升,而这都得益于科学种植和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当地农户极度缺乏种植经验,中国化工与先正达基金会合作,邀请农林大学的老师和农技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大规模培训。这些培训以田间地头的现场辅导为主,课堂讲解为辅,很受农户欢迎。据古浪农技站站长王海山介绍,去年一年全县开展的培训达五六十场,每场多则四五十人,少则二三十人,全年总共有2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王海山说:“粗略估算,培训后每个蔬菜大棚平均增收5000元。”

在此基础上,先正达基金会还挑选了20多名科学种植带头人,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能力提升,再由他们对更多的农户进行辅导。这20多人覆盖了当地12个移民新村,冯国维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另一位种植户负责爱民新村200多个大棚的技术帮扶,多的时候一天要跑十几个棚,为种植户现场解决有关施肥、灌溉、打叉、病虫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原来乡亲们管他叫“小冯”,现在招呼他“冯技术员”,这让他心里美滋滋的。不久前,在先正达基金会的支持和组织下,他们到蔬菜之乡——山东寿光进行观摩,当地的蔬菜种植规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令他们大开眼界。冯国维看到同是辣椒,他的一个枝头结七、八个,人家的只有四五个,但个头和模样比他的大得多、靓得多。他表示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冯国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说三个孩子不分男女,争取都送入大学。

新闻资讯  /  NEWS